张 源
来源:pg电子娱乐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: 2017-04-20
简历: 张源,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,pg电子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中国委员,美国罗阿诺克大学哥本哈弗驻校讲席教授(2017年度),研究领域为文学与思想史。 成果: 2020年 美国早期汉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观念——从裨治文的《中国丛报》到威尔逊的《中国文学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年11月第6期。 德性教育与哲学启蒙:讲给常人的故事——柏拉图《普罗泰戈拉》篇绎读,《当代比较文学》,2020年11月第6辑。 Chapter 13 Irving Babbitt and China, in The Historical Mind—Humanistic Renewal in a Post-Constitutional Age, edited by Justin D. Garrison and Ryan R. Holston, Albany: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, 2020. 2019年 “一”的降临与帝国的命运——柏拉图《巴门尼德》篇绎读,《跨文化对话》,2019年12月,第41辑。 柏拉图对话里的时间,《国外文学》,2019年8月,第3期。 2018年 帝国逻各斯的解构: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关于雅典帝国的反叙事,《复旦政治学评论》,2018年11月,第20辑。 《斐多》里的笑与自杀,《读书》,2018年5月,第5期。 20世纪英国文学研究,《改革开放3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》(第一卷),罗芃 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8年5月。 自由帝国逻各斯的诞生:希波战争与希罗多德的雅典帝国叙事,《政治思想史》,2018年3月,第1期。 2017年 《美国人文主义:传统与维新》,张源主编,pg电子娱乐官方网站出版社,2017年1月。 2016年 美国人文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的渊源,《跨文化对话》,2016年10月,第35期。 学衡派与白璧德的百年际会,《诗书画》,2016年4月,第20期。 2015年 20世纪欧美及拉丁美洲文学流派研究总况,《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》(第二卷),申丹 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5年9月。 迈斯特的预言,《读书》,2015年2月。 连续与断裂: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怎样的革命?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,2015年1月。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转载,2015年第2期。 2014年 莎士比亚的《凯撒》与共和主义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14年5月。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,《外国文学研究》,2014年第8期。 2012年 《常识》,(美)潘恩(Thomas Paine)著,张源译,译林出版社,2012年2月。 “革命者”洛克的双重面相,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》,2012年12月。 洛克的秘密,《读书》,2012年1月。 2011年 《民主与领袖》,(美)白璧德 (Irving Babbitt)著,张源 张沛 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1年3月。 2009年 《从“人文主义”到“保守主义”——<学衡>中的白璧德》,张源 著,三联书店,2009年1月。 “有德的美国”:民主如何结局?,《跨文化对话》,2009年11月。 法学家精神与贵族民主制,《读书》,2009年7月。 高度归化的《学衡》译本与白璧德儒者形象的生成,《东方丛刊》,2009年6月。 2008年 《社会中的理性》,(美)桑塔亚那 (George Santayana)著,张源 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8年1月。 文化与政治:白璧德人文教育观的双重面相,《中国比较文学》,2008年10月。 谁是列奥?施特劳斯?《跨文化对话》,2008年9月。 论《卢梭与浪漫主义》、论《法国现代批评大师》,《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》,赵宪章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8年3月。 桑塔亚那:在理想与现实之间,《社会中的理性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8年1月。 2007年 论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,《国外文学》,2007年11月。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,《外国文学研究》,2008年第3期。 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在中国——《学衡》杂志徐震堮译文研究,《现代中国》,2007年7月。 2006年 人文主义与宗教:依赖,还是取代?——试论白璧德的宗教观,《国外文学》,2006年5月。 《人类共同的基础》:一个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信徒在当前世界所坚信的核心价值与意义,《跨文化对话》,2006年3月。 2004年 《文学与美国的大学》,(美)白璧德 (Irving Babbitt)著, 张沛 张源 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4年7月。 从“高上意志及卑下意志之对峙”到“以理制欲”:试论白璧德“新人文主义”在当前中国的一例误读,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8月。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,《文艺理论》,2004年第11期。 新人文主义:回顾与前瞻,《跨文化对话》,2004年4月。 孝: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,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2004年3月。 2002年 《中国:传统与变迁》,(美)费正清 (John King Fairbank)著, 张沛 张源 顾思兼 译,世界知识出版社,2002年1月。 《新人生哲学要义》,(德)奥依肯 (Rudolf Eucken)著, 张源 贾安伦 译,中国城市出版社,2002年1月。 2001年 《异中求同:人的自我完善》,(美)克莱斯?瑞恩(Claes G. Ryn)著, 张沛 张源 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1年8月。 讲授课程: 《西方人文经典选读》(校级本科人文通识课程) 《比较文学概论》(pg电子本科必修课程) 《跨文化与比较文学方法》(校级研究生方法论课程) 《西方文学研究专题》(pg电子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) 《原典阅读与研究》(pg电子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) 《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》(pg电子博士生方法论课程) 主持、参与项目: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白璧德全集翻译与研究》(2019年7月—)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《英国早期中国文学史纂及其影响研究》(2014年12月—) 主持中组部“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”自主科研项目(2013年10月—) 参与pg电子娱乐官方网站985项目《人文书系》出版项目(2013年12月—2014年12月)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《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》(2009年9月—2014年9月)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外国文学研究》(2009年9月—2014年9月) 获奖: 中组部首届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(2013年)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(2013年) pg电子娱乐官方网站首届“京师人才”一等奖(2012年)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2010年) 邮址:07003@bnu.edu.cn